切换到宽版
  • 152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以数字之光点亮演艺之美[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3918
金币
901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6830
斑龄
184
道券
100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83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05-31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04-19) —

  

  北京国家大剧院对演出进行“8K+5G”直播。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奔赴主火炬塔。
  

  数字技术带来演艺创作、演艺空间和观演关系的深刻变化,促进艺术创意与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为演艺精品的诞生提供更为绚丽的舞台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旅产业从观光度假向文化体验转变,文旅演艺领域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演艺与科技越来越深度绑定
  推进演艺装备研制,加快研发数字演艺支撑技术和平台系统,舞台演艺的集成创新势在必行
  
  这两年,国内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各类型演艺精品不断涌现,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前不久公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演出场次40余万,票房收入500多亿元,观演人次超1.7亿。在这喜人的发展态势背后,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带来演艺创作、演艺空间和观演关系的深刻变化,促进艺术创意与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为演艺精品的诞生提供更为绚丽的舞台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新时代打造舞台演艺的“科技范儿”,培育演艺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将使剧场更具吸引力,使演艺精品更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线上线下并举,演艺佳作惠及更多观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快发展包括数字演播在内的新型文化业态。与此同时,文化消费日益强劲,人们对高品质演艺的需求日益突出。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文化与科技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成为当前文艺演出的重要趋势。线上演播近几年表现亮眼,“云演艺”形式层出不穷,“云观剧”“云赏乐”等成为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内线上演播的践行者,于2020年开启线上系列演出,2020—2023年间已累计播出近200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全网总点击量超50亿。国家京剧院推出的京剧《龙凤呈祥》线上演播,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上春》展演,以及“大戏看北京”云演播等,都成为展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艺术实践。2022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以线下演出、线上直播的“双演”合璧,获得3亿多人次观看。线上线下并举,扩大了艺术的受众面,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艺术盛宴,演艺佳作得以惠及更多观众。
  作为线下演出的延伸,线上演播并不只是载体和场景的转换,也不是对线下演出的简单复制,而越来越凸显其适配互联网环境的生产传播特点。比如,通过镜头语言的二次创作、虚实融合的场景重构、自由视角切换等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更加新颖的观演体验。再如,利用“云包厢”“云呐喊”等实时交互模式,拉近观演距离,丰富观演互动。
  线上演播不是简单的“演出上云”,而是“云上演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统计显示,我国现存300多个戏曲剧种绝大多数都已亮相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千位专业戏曲演员常年在直播间进行线上表演。戏曲短视频、戏曲直播吸引了海量观众,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尤为突出。用好线上演艺,对改善濒危剧种的生存发展状况、推进剧种保护传承、拓展剧种的“演”“看”“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台上台下打通,沉浸式演艺向纵深发展
  一部演艺发展史也是一部舞台变迁史,剧场形态随时代、技术和文艺欣赏方式的变化不断更迭。在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深度介入的今天,艺术家正积极进行各类型创作革新,尝试突破固有的演出形态,创新舞台载体,不断延展舞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潜力。
  “镜框式”舞台作为经典的舞台空间形式,正在被打破。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众多新作品的探索重点。近年来一批沉浸式戏剧空间涌现,尝试重塑剧场观众座席与表演舞台之间的空间逻辑,在此基础上,强化深具代入感和交互性的沉浸式体验。
  大门缓缓推开,黑暗中逐渐亮起一盏马灯,两侧显现出一个个红军战士的全息影像,革命风云如在目前。这是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演艺作品《红飘带·伟大征程》的开场。这部作品集合了人工智能、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通过场馆空间、现场表演和全息影像,一步一动景,带观众步入历史现场。
  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将写意、留白的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打造108个情境空间,让观众在不同剧场中行进式观看,出入历史与现实之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实时互动等技术手段在剧场的运用,实现了对古典文学经典的艺术升维。
  随着文旅产业从观光度假向文化体验转变,文旅演艺领域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演艺与科技越来越深度绑定,出现了一些剧场定制戏。如在一些可旋转剧场里,观众席居于剧场中心,舞台围绕着观众席360度环绕式展开,观众席座位也可以360度旋转。借助全景舞台,不仅能更逼真地呈现跌宕起伏的故事,还能更自然地完成场景的更替与变换,减少传统戏剧演出过程中暗场换景的中断,带来“一镜到底”的酣畅感。
  舞台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戏剧创作的方向。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在不同房间内进行,以一间连着一间的“舞台”邀请观众进入,观众成为故事的共同创作者,其选择和行为可以决定剧情的发展。这种创作方式要求更多的故事分支和场景,创作者在戏剧中加入互动叙事,确保每个观众都有独特的角色体验。可以看出,舞台的变化让演艺形态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不同艺术媒介彼此打通、相互作用,共同丰富着审美体验。
  数实相融相生,舞台演艺集成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认知的过程也在发生变化。在艺术认知中,真实与虚拟之间不再界限分明,数实融合因而成为艺术创作的新趋势。混合现实实验戏剧、虚拟演唱会等就是典型例子。虚拟演唱会通过对演唱会进行数字建模,再应用于舞台,营造极具冲击力的舞台光影和空间感,带给现场观众亦真亦幻的视听体验。
  在这种数实融合的背景下,演艺的参与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登台演出的并不一定是真人演员,而可能是数字人。年轻观众对数字人的接纳程度与日俱增,一些虚拟歌手在青年人中较有人气。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动画技术、全息投影、实时动态捕捉等,可以为数字人构建瑰丽无比的舞台背景,设计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而汇聚成的“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奔赴而来,奔向“大莲花”上空,跃入185米长的立体网幕,和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这次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成就了场内外观众同屏互动的经典。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矩阵化应用,演艺领域将会不断加速场景更新、舞台更新、体验更新。推进演艺装备研制,加快研发数字演艺支撑技术和平台系统,舞台演艺的集成创新势在必行。在剧场演出、实景演出、沉浸式演出、交互式演出百花齐放的今天,探索艺术、科技、装备、管理集成创新的新机制,将推动演艺领域不断出新出彩,衍生更多文化消费场景。
  当然,技术应用归根结底是为故事、为表演、为艺术服务的,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是数字演艺发展的内在要求。期待在科技赋能艺术的过程中,有更多创作者顺应时代潮流,善用科技手段,带动演艺行业提质升级,打开新的艺术维度和创新空间,以数字之光点亮演艺之美。
1条评分金币+20
四而楼主 金币 +20 优秀话题 04-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57449
金币
594343
道行
1944
原创
1722
奖券
1582
斑龄
22
道券
3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3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07
数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演艺行业,从创作、制作到演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开始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数字之光不仅为演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不断推动演艺之美的呈现与表达。

1. 创作:数字技术为演艺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艺术家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创意,将想象变为现实。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为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如根据用户喜好推荐剧本、自动生成音乐等。

2. 制作:数字技术使得演艺制作过程更加高效、精准。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对舞美、灯光、音效等方面进行预览和调整,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时间。同时,数字技术还能够实现演艺作品的版权保护和分发管理,提高制作效益。

3. 演出:数字技术为演艺演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演出场景;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异地同步演出。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表演技巧,提高演出水平。

4. 营销:数字技术为演艺营销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如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平台等传播途径,演艺作品可以更快地触达更多受众;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目标观众,提高营销效果。同时,数字技术还为演艺票务带来了便利,如电子票、移动支付等。

5. 教育:数字技术为演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演艺知识和技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实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掌握演艺技艺。

总之,数字之光正以独特的方式点亮演艺之美,为演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演艺产业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象。
1条评分金币+10
四而楼主 金币 +10 精彩回复 04-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