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6阅读
  • 1回复

[猎奇]为何说:自乾隆之后,大清就走了下坡路?看他做的这些事就明白了[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57450
金币
596037
道行
1944
原创
1722
奖券
1582
斑龄
22
道券
3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01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14) —

康、雍、乾三位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他们最大的功绩就是在版图上把曾经各朝代间接统治的区域逐渐实控化,并对分裂势力不断围剿。所谓“盛世”,其实,盛世的标准不仅在于物质丰富,国家稳定,还包含政治开明、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等等。


都知道,清朝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而且,清朝的很多历史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兴盛与衰败,当然,清朝的历史也不例外。在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不可否认,当属乾隆在位时期。所以,自乾隆皇帝之后,清朝也就在走向了下坡路。

乾隆在位的几十年里,清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当然,贪污腐化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也是导致清政府逐渐衰败的原因之一。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如此繁荣的康乾盛世,腐败能有多少?”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无官不贪”。

并且,贪污的案件也是频繁多发,贪污的赃款也是非常巨大的。和珅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其实,和珅也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由此,大家可以想想,乾隆年间的贪污现象是多么的恶劣。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其实,在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反贪的路数基本是一样的:狠抓思想道德,设置监察人员,青睐严刑峻法。这些招数,施用起来,是会起作用的,否则,不会用了又用。不过,效果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好,否则,这些非常浅显的道理,没必要一代又一代重复一年又一年讲述。

但在乾隆时期,统治者对待贪污的官员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执行起来比较随意这是一个前提。任何朝代都有贪污现象,而且,也有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乾隆帝年间虽明确规定:“如果发现有任何官员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严惩不贷。”并且,也有相关的严刑峻法等待着那些贪污的官员。

然而,在实行的时候,乾隆个人的权力和意志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并且,随意性还是非常大的,也是比较“灵活”的。


这种“灵活性”几乎是摸不透的,比如:李侍尧的案件就是个典型。

在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尧贪赃索贿证据确凿,已经被定罪,不仅被弹劾,而且,已经决定处以死刑,以正朝纲。可是,在乾隆皇帝得知之后,不仅没有将其定死罪,反而升职加薪。乾隆皇帝认为:李侍尧在督抚中最为出色,如果,因为贪污而被杀,国家就会损失一个栋梁之才。

所以,最终,才会有了这样一个结果。

当时的陈辉祖的事件,也是非常出名的一个实例。乾隆四十六年,陈辉祖因其弟的贪污行为,被连坐定罪,而且,已经交由刑部治罪。但是,乾隆帝极力反对,不仅不同意陈辉祖的连坐之罪,反而,让陈辉祖去查抄王亶望的赃物。陈辉祖见此,正好借机贪污敛财,又酿成一起侵盗官物的大案。

尽管如此,乾隆帝还是在一直宽容陈辉祖。

直到后来,事情已经证实,乾隆迫于形势压力,无法再袒护陈辉祖的时候,才赐令陈辉祖自尽而死。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贪污的现象真是太过于放纵了,所以,才会有很多官员敢于贪污,甚至,很多大臣往死里贪,这和康熙在位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乾隆皇帝对于贪污的惩戒,往往会“以时立法”,但是,执行起来的时候“时宽时严”,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公信度和威信威望可言了。

据统计,乾隆帝在其统治前期的二十年里,执法还是比较严厉的,尤其是七起贪污大案,不仅涉及的官员都是高官厚禄,而且,被查到后的财物当即没收充国库,犯罪之人也被当即处死,以正法律。但是,到其统治后期,乾隆帝在惩戒贪污现象的时候,则“多从宽纵”。

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粤海关德魁亏空税银,按律应赔两万余两,乾隆帝却下令全免。浙江巡抚福崧,早在乾隆五十二年,盘查浙江省亏空案及平阳知县黄梅贪污案时,已发现其婪赃之蛛丝马迹,但是,乾隆帝未予追查,只将福崧改调他省。

这样的现象不是特例,而是频发。所以,让很多官员不怕贪污,反而是越来越严重。这就助长了乾隆后期贪污的风气,对清朝的政治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并且,除了对于发现贪污现象不予惩戒之外,乾隆皇帝的“宠臣现象”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性格是让人摸不透的,而且,皇帝也不能专一信赖某一位大臣,这样很容易被其蒙蔽双眼。但是,乾隆皇帝就是比较特殊,其主要就表现在宠幸和珅的事情方面。

和珅的故事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而且,大家都知道和珅的贪污是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但是,和珅贪污的数量和金额,也都是在他死后才知道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乾隆儿子上台之后,查和珅抄家之后才知道的。


那么,乾隆皇帝真的就不知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更是乾隆皇帝不可缺少的大臣。和珅主要的职责是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并且,这些重要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此重要的岗位,贪污当然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的。乾隆皇帝也是比较英明的皇帝,和珅的贪污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要是不想知道也是很难的。但是,乾隆皇帝出于对和珅的喜爱,再加上,和珅的位置也是很重要,所以,对于和珅的贪污行为他就开始纵容了,只是有的时候给以小小的惩罚,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和珅也是能说会道,终日哄得乾隆老爷子心情舒畅,所以,一君一臣、一主一仆,就这样搀扶着走到了最后。

和珅的事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给很多官员树立了贪污的典型。毕竟,皇帝是一国之君,而且,皇帝宠幸的大臣,往往都是很多士大夫学习的楷模。当然,和珅的贪污也就由此衍生,成为很多官员学习的重点。再加上,乾隆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也就加重了清朝贪污之风的盛行。


此外,“议罪银”制度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和珅的大手笔,是和珅的“专利”。

这项制度规定:官员犯罪可以通过缴纳银两的方式得到豁免或减轻处罚,所以,这也就导致很多官员的贪污。毕竟,一旦被发现了,只要有钱就可以免罪,甚至,还会官复原职,之后,可以继续贪污。这样的恶性循环,表面上看可以提高国家的收入,但是,对康乾盛世也带来了负面的冲击,最终,形成了虚假繁荣的现象,更为清朝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清朝有这样的贪污环境,而且,君王太过于奢华了。

清朝的繁荣,尤其是乾隆年间的繁荣,可以说是不亚于唐朝的繁荣。虽然,清朝的繁荣实质是比不过唐朝的,但是,在少数民族(满族)的治理下,国家如此繁荣还是中国历史上的头一次。面对洋人的进贡和朝拜,乾隆老爷子乐开了花,所以,他越来越穷奢极欲,挥霍的生活越来越大手大脚了。


甚至,有统计:在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所用经费共计白银一百一十四万两。这其中,地方官报销数额占62%。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在晚年的生活是如此的奢华。要想凑齐钱,就导致了地方官员的贪污,否则,哪有钱去伺候君王呢?

此外,乾隆老爷子也比较喜欢“游山玩水,在家里待不住”。乾隆在位期间,六次南巡,七次东巡,五次西巡。虽然,在巡游的时候可以解决一下当地的问题,更为老百姓解决一下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赈灾、治理水患等问题。但是,毕竟巡视是要花费巨资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准备、动用到最后的善后安置工作,都不亚于一场场大型的战役。

如乾隆的每次南巡,随行人员多达2500多人,在车驾往返5800余里的行程中,陆路用马五六千匹,大车百余辆,水路用船千余艘。而在巡行中的准备工作,早自前一年便开始进行,并且,由亲王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负责勘察道路,修桥铺路,修葺名胜和兴建行宫等等。排场上极尽扬厉,饮食上也是相当讲究。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清朝的腐败是必然的。虽然说,乾隆皇帝在治理腐败的时候力度不到位,甚至,还会纵容,但是,这并不是乾隆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虽然,乾隆开了个好头,但是,乾隆年间的大臣也是挡不住诱惑的,毕竟,只有盛世才能够巨大的贪污,也才有贪污的资本,否则,在一个国家成立的初期,别说贪污了,吃饭自保都成问题。

但是,清朝的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毕竟,洋人来进贡,其实,也逐步了解了大清国内的实情,了解到了彼此的力量对比。以至于,清朝自上到下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忘记了国门即将被打开。


其次、统治阶层的纵情骄奢,必然影响到时政和时风。皇帝喜欢什么,往往成为官员追捧的对象,甚至,成为老百姓向往的生活,所以,皇帝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不动声色,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乾隆皇帝就不是这样,对好的事物大力追捧、大加点赞。

比如:苏州的狮子林,其实,是荒废已久的地方,但是,为了迎合乾隆老爷子,地方官历经十年,至三次南巡时,终成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园,并且,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

所以,不管怎么说,乾隆时期的兴盛繁荣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清朝的衰败、走下坡路,腐败是很重要的原因。虽然,清朝的腐败避免不了,因为,它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的产物,而盛世之下,清朝的大多数官绅对于奢华生活的追求,外人进贡让自己越来越满足于现有的生活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在晚年的统治作风也都对时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腐败是毒瘤,是内在的质变,这种质变除了我们自身之外,外部的事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才行。

参考资料:

【《康乾盛世》、《乾隆年间的贪腐现象》】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57450
金币
596037
道行
1944
原创
1722
奖券
1582
斑龄
22
道券
3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4
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0年,其统治期间通常被认为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然而,乾隆皇帝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清朝后来的衰败种下了伏笔。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在乾隆之后,大清开始走下坡路:

1. 财政问题:乾隆皇帝热衷于兴建大型工程,如修筑园林、宫殿等,耗资巨大。这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压力增大,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稳定。

2. 军事扩张:乾隆年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平定准噶尔叛乱、金川之战等。虽然这些战争巩固了清朝的疆域,但也极大地消耗了国力,特别是军队的战斗力和军费的支出。

3. 官员腐败:虽然乾隆皇帝也进行了一些反腐斗争,但总体而言,官场腐败现象在乾隆时期比较严重,并且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贪污腐败削弱了政府的效率和权威,降低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4. 思想控制:乾隆皇帝加强了对文人和思想领域的控制,例如著名的“文字狱”事件。这种严格的审查和压迫抑制了学术自由和文化创新,导致社会思想僵化。

5. 对外闭关锁国:乾隆皇帝延续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这使得中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失去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

6. 人口增长:乾隆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开垦殆尽,粮食生产面临压力。人口过剩导致了农民生活困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7. 满汉矛盾:乾隆皇帝强化了满族特权,加深了满汉之间的矛盾。这种民族隔阂在后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上升,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8. 继承人问题:乾隆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并非都具备其治国理政的能力,继任的嘉庆皇帝便无法有效地应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使得清朝的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

综上所述,乾隆皇帝的一些决策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尽管他在位期间创造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这些盛世背后的隐患最终演变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清朝的长远发展。

乾隆皇帝在其长达六十年的统治期间,确实创造了所谓的“康乾盛世”。然而,正如您所提到的,这个时期的贪污腐败现象也非常严重。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皇权至上:乾隆皇帝个人权力极大,他的意志往往能够左右法律的执行。在他看来,个别官员的功绩可以抵消他们的过错,因此他经常对有功之臣进行赦免或减轻处罚。这种做法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使得官员们认为可以通过功绩来换取对错误的豁免。

2. 官僚体系的腐败:清朝官僚体系本身存在诸多漏洞,官员的选拔和晋升过于依赖科举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品行和能力。此外,官员工资低,而职权大,这就为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

3. 法律制度的缺陷:虽然乾隆年间有明确的反贪法律,但在实际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法律的执行往往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乾隆皇帝对待贪污案件的态度并不一致,有时严厉有时宽容,这种不稳定的法律环境导致了官员行为的不确定性。

4. 社会风气:康乾盛世时期,社会整体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这种环境下,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官员们受此影响,也更容易陷入贪污腐败之中。

5. 监察制度的失效:清朝的监察制度在乾隆时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监察官员往往与被监察官员存在各种利益关系,导致监察不力。同时,乾隆皇帝对一些宠信的大臣过度保护,使得监察制度形同虚设。

6. 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加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乾隆皇帝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财富的不正当获取和积累。

综上所述,乾隆时期的贪污腐败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尽管乾隆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打击腐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腐败现象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败。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5-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